選礦試驗到底需要準備多少礦樣才合適?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成本控制。礦樣需求量主要由礦石性質、試驗規模和分析項目決定,比如鐵礦通常需要200-500公斤,而貴金屬礦可能僅需50-100公斤。實驗室小型浮選試驗往往需要30-50公斤樣品,若涉及破碎磨礦流程試驗,則可能提升至500公斤以上。
礦樣代表性比數量更重要。采樣時必須覆蓋礦體不同部位,包含各種礦石類型。有些企業為節省成本縮減樣本量,結果發現試驗數據與實際生產偏差超過15%。要特別注意礦樣粒度組成需與后續選礦工藝匹配,比如重選試驗需要保留原始塊度,而化學浸出試驗則要求更細的粉碎粒度。
怎么判斷礦樣是否充足?通常建議按試驗設備處理量的20倍準備。例如使用處理量2公斤/小時的小型球磨機,持續24小時試驗至少需要100公斤礦樣。對于復雜難選礦石,可能需要增加30%冗余量。現場取樣時切記做好防氧化措施,硫化礦暴露空氣中超過72小時就會明顯影響浮選效果。
第三方檢測機構常要求提供兩份平行樣,總量比自用樣多40%。運輸過程中要避免離析現象,尤其是密度差異大的多金屬礦。曾出現銅鉛鋅礦樣在運輸后分層,導致浮選試驗回收率波動8%的案例。正確做法是使用密封容器,每裝填20厘米厚度就進行人工混勻。
最終礦樣量還需考慮可選性試驗階段需求。初步探索性試驗可能只需基礎量,但到流程優化階段往往要追加樣品。某鉬礦項目在確定最佳藥劑制度時,因預留樣品不足被迫重新采樣,導致項目延期45天。經驗表明,預留總樣品量15%作為備用是最低要求。
上一篇:選礦廢渣粉末價格多少
下一篇:海外選礦球磨機便宜多少
新聞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