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旋溜槽選礦的適用粒度范圍是0.03-2毫米,但最佳分選效果集中在0.03-0.3毫米區間。這種設備通過離心力與水流作用實現礦物分層,顆粒過粗會因重力過快沉降,過細則難以形成有效分離帶。為什么說粒度控制直接影響回收率?關鍵在于顆粒大小與流體動力學參數的匹配程度。
實際操作中需根據礦石密度調整給礦濃度與水量。以鐵礦為例,當處理0.1毫米級赤鐵礦時,保持25%-35%的礦漿濃度能獲得最佳分選效率。需要重點關注顆粒形狀對分選的影響,特別是片狀或棱角分明的礦物更容易被水流帶走。現場經驗表明,在石英砂分選過程中,粒度超出0.5毫米的顆粒回收率會驟降40%以上。
設備參數調節與粒度分布密切相關。螺旋槽的傾角每增加5度,可處理的最大粒度約提升0.1毫米。雨季作業時要注意水質變化,水中懸浮物含量超過200ppm會導致細顆粒團聚。近期某鎢礦選廠通過安裝粒度在線監測系統,使0.06-0.15毫米級黑鎢礦回收率提高了12個百分點。
特殊礦種需要特殊處理方案。對于比重差小于1的礦物組合,建議將入料粒度上限壓縮至0.1毫米。某鈦鐵礦選礦案例顯示,當把入料粒度從0.3毫米降至0.15毫米時,精礦品位提升8.7%。這印證了精準控制粒度分布對分選效率的決定性作用。
上一篇:選礦搖床高度多少合適
下一篇:選礦高工年薪多少
新聞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