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礦粒度控制在什么范圍最科學?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答案,關鍵在于礦石性質和選別工藝。大多數金屬礦物的最佳分選粒度集中在0.1-1毫米區間,比如常見鐵礦浮選通常在0.15-0.3毫米效果最佳,而金礦氰化浸出則需要更細的-0.074毫米占80%以上。需要重點關注礦石單體解離度,特別是共生礦物間的嵌布特征,這直接決定了需要破碎到多細才能實現有效分選。
實際生產中破碎粒度直接影響選礦成本和回收率。過粗的顆粒會導致有用礦物無法完全解離,降低精礦品位;過細則會產生礦泥影響浮選效果,同時增加磨礦能耗。某銅礦實踐表明,當磨礦細度從-0.074mm占65%提升到75%時,銅回收率提高了8%,但電耗增加了30%。這種效益與成本的平衡點,正是最佳粒度的核心所在。
設備選型對粒度控制至關重要。顎式破碎機適合粗碎到50-100mm,圓錐破可將物料中碎至10-30mm,而球磨機通常負責將礦石細磨至0.1-0.3mm。新型高壓輥磨機的出現,使碎磨能耗降低30%的同時,還能產生更多微裂紋提升解離度。記得定期檢查襯板磨損情況,磨損超過12%的襯板會導致出料粒度增大15%以上。
如何判斷當前粒度是否達標?除了常規的篩分分析,現在更多使用激光粒度儀進行在線檢測。某選廠通過安裝PSI-300在線粒度分析系統,使磨礦產品合格率從68%提升到92%。操作人員要特別注意循環負荷變化,當返砂量超過350%時,往往意味著分級效率下降,需要調整磨機鋼球配比。
不同礦石需要差異化的粒度策略。斑巖銅礦常采用粗磨粗選-粗精礦再磨流程,先以-0.15mm粒度粗選獲得30%品位的粗精礦,再細磨至-0.045mm進行精選。而處理微細粒嵌布的鉬礦時,可能需要兩段再磨使最終粒度達到-0.038mm占95%。這些案例說明,最佳粒度從來都不是固定值,而是動態優化的結果。
上一篇:選礦聚鋁報價多少
下一篇:選礦搖床高度多少合適
新聞推薦